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分析 >> 城市更新中农贸市场规划:政策导向与设计策略

    城市更新中农贸市场规划:政策导向与设计策略

    城市更新中农贸市场规划设计

    在城市更新对公共空间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,农贸市场规划不再是简单的场地布局,而是需紧扣政策导向、依托设计策略的系统工程。它既是政策落地的民生载体,也是设计赋能的空间样本。

    在城市更新对公共空间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,农贸市场规划不再是简单的场地布局,而是需紧扣政策导向、依托设计策略的系统工程。它既是政策落地的民生载体,也是设计赋能的空间样本。

    一、政策导向(城市农贸市场规划的核心方向)

    近年来,政策对城市农贸市场规划的引导从 “补短板” 转向 “提品质”,形成三大明确导向。

    1.民生优先,夯实便民基础

    “十四五” 规划明确 “健全社区便民商业设施”,要求农贸市场规划衔接15分钟生活圈建设。各地政策进一步细化,上海规定服务半径不超过800米,广州要求老旧市场保留30%以上平价摊位,通过刚性标准确保市场贴合居民实际需求。

    2.业态融合,突破功能边界

    政策鼓励 “农贸市场 +” 模式,推动其与社区服务、文化体验融合。杭州支持市场增设便民维修窗口,北京引导植入地方农产品展示区,让交易空间延伸为社区社交与文化传播平台,提升复合价值。

    3.绿色智慧,践行可持续理念

    响应 “双碳” 目标,政策将绿色低碳纳入硬性要求,明确市场需采用节能设备、推广可降解包装,深圳更要求新建市场通过绿色建筑认证。同时鼓励智慧化升级,推动溯源系统、智能结算等技术应用。

    二、农贸市场规划设计策略

    政策目标需通过具体设计转化为实际空间,针对传统市场痛点,可从三方面优化。

    ・空间布局:平衡效率与体验按 “干湿分离、生熟分开” 原则划分业态区域,同时预留 15%-20% 公共空间设置休息区与导视设施。成都某改造市场将主通道拓宽至 3.5 米并增设环形次通道,既提升疏导效率,又优化购物体验。

    ・功能复合:嵌入社区服务在市场入口或夹层设置便民服务区,提供代收快递、老年食堂等服务;利用边角空间打造文化展厅。南京某市场通过此设计成为居民日常聚集的 “生活枢纽”,客流量显著提升。

    ・细节升级:兼顾人文与科技人性化设计上,配备无障碍坡道、低位摊位与母婴室;智慧化方面,引入电子价签、溯源查询机。苏州某市场实现 “扫码查溯源、线上预订自提”,兼顾烟火气与便捷性。

    三、案例参考——飞洋农贸设计实践

    飞洋设计在上海三林农贸市场的改造项目,是政策导向与设计策略深度融合的典型。项目聚焦 1500㎡空间及沿街外铺,严格响应上海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政策要求,以“存量焕新”与 “社区共生” 为核心理念破解改造难题。

    上海三林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效果图

    小编总结:城市农贸市场规划的本质,是 “以人民为中心” 理念的空间实践。政策为规划立标定向,设计则让政策落地为有温度的生活载体。飞洋设计的实践印证,唯有紧跟政策导向、精准落地设计策略,才能让农贸市场在城市更新中既守住民生底线,又焕发新的空间价值,成为兼具烟火气与幸福感的城市地标。

    浙ICP备19010041号-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2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