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分析 >> 智慧农贸市场:跨越数字鸿沟,服务银发

    智慧农贸市场:跨越数字鸿沟,服务银发

    智慧农贸市场

    智慧农贸市场的智能化改造,初期确实可能让部分老人感到不适应。智能支付、电子价签、线上购物等功能,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而言,存在操作门槛。例如,扫码支付需熟练使用智能手机,电子价签信息读取依赖数字认知能力。

    在智慧农贸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,老年群体的购物体验引发广泛关注。虽然数智化升级可能带来短暂挑战,但通过适老化设计与贴心服务,智慧农贸市场不仅不会妨碍老人购物,反而能为他们创造更便捷、安全的消费环境。



    智慧农贸市场的智能化改造,初期确实可能让部分老人感到不适应。智能支付、电子价签、线上购物等功能,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而言,存在操作门槛。例如,扫码支付需熟练使用智能手机,电子价签信息读取依赖数字认知能力,部分老人可能因操作困难而产生排斥心理。此外,市场布局的调整、智能导视系统的应用,也可能让习惯传统购物模式的老人一时难以找到熟悉的摊位。


    然而,智慧农贸市场同样为老年群体带来诸多利好。从环境层面看,数智化改造往往伴随通风、照明、卫生条件的全面升级,为老人营造更舒适、安全的购物空间;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维护市场秩序,减少拥挤与纠纷,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。在服务设计上,市场可设置 “银发服务岗”,安排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协助老人操作智能设备、提供导购服务;智能支付终端配备语音播报与超大字体显示,降低使用难度;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老人购物习惯,精准推送优惠信息,带来更多实惠。



    为进一步消除智慧农贸市场对老人购物的潜在影响,可采取多项措施。市场应保留现金交易、人工咨询等传统服务,实现新旧服务模式的无缝衔接;联合社区、老年大学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培训,帮助老人跨越 “数字鸿沟”;优化智能设备操作流程,设计简洁易懂的交互界面,让老人轻松上手。



    智慧农贸市场并非老人购物的阻碍,而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新契机。通过人性化设计与精细化服务,既能发挥数智化优势,又能兼顾老年群体需求,让智慧农贸市场真正成为服务全民的民生场所。

    浙ICP备19010041号-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2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