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农贸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空间陈旧、功能单一、管理粗放等挑战。飞洋设计通过多个项目实践,展示如何以“空间‑技术‑运营”三位一体的策略,推动农贸市场向智慧化、社区化、人性化升级。下面,快跟随飞洋小编的脚步一起看看吧!
【空间重构:从交易场所到社区枢纽】
1、地域文化融入空间设计
在汉阴智慧市集项目中,飞洋设计提取本地梯田与汉江形态,以波浪形顶棚、剪纸艺术标识等元素塑造具有“标杆感”的县域市场,使其成为县城的“城市客厅”。柳州772市场则采用宋韵复古风格与新中式木纹装饰,在简约明亮的空间中设置特色美食独立窗口,兼顾商业价值与消费体验。
2、科学布局提升流动效率
合肥大强路农贸市场通过环形主通道与多入口设计,自然引导客流经过每个摊位,并配备休息区与服务台,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。南通菜马农贸市场在2000㎡空间内通过木纹吊顶、卤味区、水果区等分区明确布局,实现干湿分离与动线优化。
3、模块化单元适应多元业态
泰州新迎江桥农贸市场采用“双体分区+单元化运营”模式,提供6㎡、9㎡、12㎡三种规格的模块化单元,灵活适配批发、零售等不同业态需求。
【技术赋能:轻量可迭代的智慧系统】
1、基础物联网覆盖
云南江那市场在18825.31平方米空间内部署智能新风、监控、农残检测等系统,并配备公平秤、智慧信息屏,实现“一云多端”的实时管理。上海菜花泾市场通过智能电子秤、电子公示屏等设备,提升交易透明度与效率。
2、数据驱动运营优化
飞洋设计在多个项目中部署智慧系统,帮助商户分析交易数据,调整进货与促销策略,降低损耗;管理人员则依据客流与环境数据优化场地分配与服务配置。
3、线上线下一体服务
乌海新依林便民市场在改造后不仅提升线下购物环境,还结合依林夜巷美食街与社区商业,形成综合性便民生活中心,延伸市场服务半径。
【运营创新:维系烟火气与社区连接】
1、保留摊主经营习惯
在绍兴禹南市场等改造中,飞洋设计注重保留老摊主的位置与经营方式,通过优化布局与环境提升经营效率,而非简单替换原有商户。
2、强化食品安全与信任
江那市场设置农残检测室并公示结果,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蔬菜产地,建立餐桌安全信任。
3、复合功能激活社区
金家渡农贸市场在17300平方米空间内按五星级标准升级,除丰富业态外,还增设便民服务功能,使其成为居民日常社交与生活节点。
结语
飞洋设计的案例表明,农贸市场的智慧化不是技术的堆砌,而是通过空间场景化、技术轻量化、运营人性化的综合提升,让市场在保留市井烟火的同时,更好地服务现代社区。只有根植本地、功能优先、适度超前,传统菜场才能在数字时代焕发持久活力。